本周观点

  目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表现为典型病原菌主导、非典型病原体兴起、病毒攀升、耐药病原体严峻的态势。CAP的主要病原谱包括呼吸道病毒、细菌和非典型微生物。

  CAP患者基数庞大,致死率高。欧洲及北美国家成人CAP的发病率为5-11/1000人/年,2012年中国肺炎的死亡率平均为17.46/10万,大于85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864.17/10万。中国CAP发病率较高,存在地域差异和季节波动。据研究统计,2016年中国CAP发病率为7.13/1000人年,处于较高发病水平,东北、东部省份为高发地区。发病率在1-3月份最高,4-9月份逐渐下降,10-12月份又有回升。

  全球CAP中非典型病原体发生率总体为22%,其中支原体最为常见。研究表明,CAP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2%-12%,支原体肺炎流行期时可达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13%。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是支原体肺炎主要传播方式。

  肺炎支原体符合3-7年周期性流行趋势,肺炎支原体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问题受到国内外关注。今年7月以来,各地陆续报道有儿童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疫情之前,肺炎支原体每隔3到7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流行。北京地区2006年至2019年支原体流行符合3-7年周期性流行趋势,其中2007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分别为支原体流行的高峰。中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对红霉素耐药率达58.9%-71.7%,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54.9%-60.4%。

  大环内酯类还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今年2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指出,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有耐药的患者,可以使用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表现较弱,下跌6.88%,跑输沪深300指数2.7pct。从交易量来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中,疫苗、药用包装和设备和血制品表现相对较好,中药、原料药和医院及体检跌幅靠前。我们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的机会,尤其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的投资策略:

  CXO——根据Bio World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兴生物技术投资同比出现明确正向增长,其中Q2同比增长33%,环比Q1则增长10%。而国内因受经济状况和资本市场情况等因素影响,仍旧低迷。我们建议,一方面关注新签订单高增长,订单报价较为稳定的中小市值企业;另一方面关注有主题投资(AI或减肥药)性质且国外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如:阳光诺和(688621)、泓博医药(301230)等。

  创新药——需更加重视管线的循证医学证据,关注管线临床价值已被验证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医疗反腐和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利好优质管线和研发能力强的标的。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医疗反腐对带金销售的重点打击;2)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3)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已被验证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或存在出海预期的标的,如:亚虹医药-U(688176)、华领医药-B(2552.HK)等。

  原料药——2023年海运价格大幅下降,已回落至2020年初水平,且2023年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下降。在上游原材料成本及海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和美元走强收入端及汇兑损益提升的背景下,随着海外去库存逐渐接近尾声,以及新产品规范市场专利将在Q4开始陆续到期,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恢复。此外,原料药行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较高,2022年板块海外收入占比近45%,国内制剂业务又以集为主,受医药反腐影响相对较小,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医药反腐超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